1、 黄褐斑:面部患处、双耳;双合谷。
2、 雀斑:面部患处,双耳;双合谷。
3、 酒糟鼻:鼻部、双耳;双合谷。
4、 厚嘴唇:厚嘴唇部;双合谷。
5、 眼袋:下眼睑部、双耳;四白、双合谷。
6、 痤疮:面部、双耳;双合谷。
7、 妊娠斑:面部、双耳。
8、 面部减肥:颧肌突出部位;双合谷。
1、 妇女卵巢保养
少腹两侧、神阙至曲骨、腰3椎至腰骶椎中部、骶骨部位、骶1椎至尾1椎;神阙、关元、中极、曲骨、子宫、维道、三阴交、八髎穴。
2、 男性肾保养
两肾区、腰1椎至腰3椎、尾椎向阴囊部位、两侧少腹、耻骨联合处至阴毛之间;肾俞、神阙、关元、归来。
3、 预防肿瘤及癌变的发生
(1) 补脾健胃,温阳益气养血,消积杀虫。
神阙至耻骨联合处;气海、关元、足三里、三阴交、脾俞、肾俞。
(2) 补益脾胃,温阳养血。
颈1椎至颈7椎;风府、风池、脾俞、肾俞、足三里、太溪、神阙、关元、气海。
(3) 升高白细胞及增强免疫力。健脾益气,补肾增精。
①大椎至腰3椎;大椎、膈俞、脾俞、肝俞、肾俞、命门。
②天突至中脘、神阙至耻骨联合;膻中、中脘、关元、气海。
③合谷、足三里、血海。
(4) 在诊断出肿瘤部位的灸法
肿瘤部位及周围组织;远端相关经络2~3个腧穴。可任选(3)中一步结合使用。
(5) 对癌症的止痛作用,灸法同(4)。
4、 延年益寿
(1) 调和阴阳平衡
天突至中脘、背部肾区;神阙、关元、三阴交、风府、大椎、脾俞、肾俞、足三里、八髎穴(女)、长强(男)。
(2) 调和脏腑补脾健胃
神阙至耻骨联合处;肺腧、肝俞、脾俞、肾俞、足三里、归来(女)、命门(男)。
(3) 保养精、气、神
神阙至气海、胸11椎至腰2~3椎之间的两侧;三阴交、涌泉、内关、大椎、百会、足三里。
1、 窦性心律不齐
膻中、内关。
2、 冠心病
胸前区心脏部位;膻中、内关、郄门、心俞。
(1) 阳虚寒凝配神阙、关元;
(2) 气滞血瘀配膈俞、血海;
(3) 痰浊闭塞配丰隆、天突、中脘;
(4) 阳气欲脱配百会、水沟。
3、 高血压
肝区;百会、肝俞、曲池。
(1) 头晕痛加风池;
(2) 失眠加神门;
(3) 肝阳上亢加太冲;
(4) 阴虚阳亢、阴阳两虚加双侧三阴交、太溪;
(5) 心悸加内关。
4、 中风(当脑内无再出血即中风后恢复期方可施灸)
头顶部、双耳部;百会、患侧(肩隅、曲池、外关、合谷、环跳、足三里、阳陵泉、绝骨)。
5、 病毒性心肌炎
以膻中为中心,遍灸前胸心脏所在部位;气海、内关、大椎、心俞、厥阴俞、足三里,如咽痛则加灸下颌骨、下咽喉部。
6、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
患处、患肢余肿部位;足三里、气海、关元、神阙、血海、三阴交。
7、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
头顶部、双耳部、颈部;百会、大椎、内关、足三里、三阴交、期门、肾俞。
8、 心血管神经症
前胸心脏部位;膻中、神阙、关元、内关。
1、 近视
双眼部、额部、双耳部、双耳心;睛明、鱼腰、瞳子髎、四百、合谷。真性近视加灸风池、风府、大椎、肝俞。
2、 散光
双眼部、额部、双耳部、双耳心;
睛明、鱼腰、瞳子髎、四白、合谷、风池、风府、脾俞、肝俞、肾俞、足三里、大椎。
3、 弱视
双眼部、额部、双耳部、双耳心;睛明、鱼腰、瞳子髎、四白、合谷、风池、风府、脾俞、肝俞、肾俞、足三里、大椎。
4、 干眼症
双眼部、额部、双耳部、双耳心;睛明、耳门、耳垂、翳风、合谷。
5、 眼结膜炎
双眼部;印堂、上星、太阳、风池、合谷、大椎、肝俞。
6、 麦粒肿
患侧眼部;合谷。
7、 白内障
眼部、耳部;睛明、鱼腰、瞳子髎、四百、耳垂、大椎、肝俞、肾俞、合谷。
8、 青光眼(眼压高或出血期禁灸)
眼部、双耳;翳风、合谷、睛明、鱼腰、四白。
9、 中耳炎
双耳部、双耳心;患侧翳风、曲池、外关、合谷。
10、 耳鸣、耳聋
双耳部、双耳心、印堂至鼻根部;耳门、翳风、曲池、合谷、肾俞。
11、 过敏性鼻炎
上星至素髎、双耳部、双耳心;上星、素髎、睛明、印堂、迎香、列缺、合谷。
12、 肥厚性鼻炎
上星至素髎、攒竹至迎香、双侧耳部、双侧耳心;印堂、睛明、迎香、风池、曲池、合谷。
13、 萎缩性鼻炎
上星至素髎、攒竹至迎香、双侧耳部、双侧耳心;印堂、睛明、迎香、风池、曲池、合谷。
14、 鼻窦炎
额部、鼻根部、双耳部;上星、素髎、迎香、列缺。
15、 慢性喉炎
下颌骨下咽喉部位、印堂至鼻根部位;廉泉、天突、合谷、气海、足三里、三阴交。
16、 牙痛
颊车、合谷、下关、风池、曲池、外关、太溪。
17、 口腔溃疡
口腔溃疡处相应的面颊部位;肾俞、脾俞、神阙、十指冲。
18、 失音
颈前部;廉泉、天突、风池。
1、 感冒
印堂至鼻根部、大椎至胸3椎;睛明、迎香、大椎、合谷。
2、 慢性支气管炎
背部两肩胛之间、天突至膻中;大椎、脾俞、肺俞、肾俞。
3、 支气管哮喘
胸1至胸9椎两侧肩胛之间、天突至膻中;中脘、神阙、定喘、肺俞、肾俞、少商。
4、 肺气肿
胸骨部、第九肋至两腋下;肺俞、肾俞、内关、手三里、足三里、丰隆、上巨虚、神阙。
1、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
天突至胸骨剑突;廉泉、天突、十指冲、足三里、脾俞、肾俞。
2、 胃炎
上腹部;中脘、神阙、足三里、胃俞、十指冲。
3、 胃下垂
中脘、神阙、关元、气海、足三里。
4、 消化性溃疡
胃部;中脘、神阙、关元、脾俞、足三里。
5、 痞满
胃脘部;足三里。
6、 肝硬化腹水
胃部、右侧下胸肋缘部;神阙。
7、 急、慢性肠炎
胃脘部;中脘、神阙、气海、足三里、脾俞。
8、 慢性胰腺炎
上腹部脾胰腺部位;中脘、神阙、关元、足三里。
1、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
甲状腺肿大部位、双耳部、双眼部;上廉泉、廉泉、天突、膻中、合谷、内关、足三里、三阴交、四白、鱼腰、攒竹。
2、 糖尿病
大椎、脾俞、肺腧、肾俞、中脘、神阙、关元、足三里、三阴交。
3、 痛风
病灶部位;三阴交、太溪、中极、关元、中冲、劳宫。
4、 更年期综合征
疼痛部位;膻中、期门、关元、气海、大椎、八髎、足三里、中冲、三阴交、内关。
5、 阳虚
以中腹为主、神阙。
1、 白细胞减少症
从颈7椎至胸12椎;
大椎、肾俞、命门、中脘、神阙、关元、足三里、三阴交。
2、 血管性紫癜
血管性紫癜集中部位及周围躯体;大椎、中脘、足三里、合谷、曲池、命门、三阴交。
3、 贫血
双膝部、腰1椎至骶椎;中脘、关元、气海、足三里、内关、三阴交、脾俞。
1、 神经性头痛
上中腹部、头部、耳部、列缺、风池。
2、 面神经炎
两侧面部、双侧耳后部;患侧(鱼腰、四白、迎香、颊车、下关、合谷)。
3、 三叉神经痛
额部、患侧面部;太阳、头维、上星、阳白、鱼腰、丝竹空、下关、四白、迎香、额髎、听会、颊车、承浆、合谷。
4、 坐骨神经痛
腰部、臀部;阿是穴、八髎、环跳、委中、承山。
5、 多发性神经炎
受障碍的手脚部位;上肢:曲池、合谷、内关、后溪、大椎;下肢:三阴交、行间、足三里、环跳。
6、 肋神经痛
肋部疼痛部、放射性疼痛部位;阳陵泉、期门、太冲、肝俞、肾俞。
7、 末梢神经炎
以病变部位为主,可选1~2个远侧的腧穴。
8、 失眠
(1) 虚证:头顶部、额部、胸部、腹部、百会穴、上星穴。
(2) 实证:腹部、膻中、足三里、涌泉。
1、 狭窄性腱鞘炎
条状增厚肿块或结节状肿块部位、患指末端;劳宫、中冲、大陵、列缺、外关、手三里、内关。
2、 扭伤
扭伤部位,根据扭伤部位所在身体位置进行遍灸,再选择适当的配穴。
如腰部扭伤:取肾俞、八髎、环跳、委中、阿是穴;
踝关节扭伤:取昆仑、丘墟、悬钟、脚趾中冲。
3、 落枕
颈部;风府、双风池、大椎、肩井、患侧肩俞。
4、 颈椎综合征
颈1~7椎,两侧颈部;风府、风池、大椎、肩井、肩俞、曲池、合谷、百会、阿是穴、中冲。
5、 肩周炎
肩关节部;大椎、肩井、肩俞、阿是穴、曲池、患侧五指冲。
6、 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
关节疼痛部位;另选3~4个相关穴位。如膝关节风湿关节炎,取风市、膝眼、足三里、三阴交、患侧足五趾冲。
7、 椎间盘突出症
腰椎及腰骶椎部,患侧臀部;环跳、委中。
8、 肱骨外上踝炎(网球肘)
肘关节外侧部;手三里、外关、中冲。
9、 腕管综合征
腕前部;大陵、劳宫、中冲、手三里。
10、 腱鞘囊肿
腱鞘囊肿部;劳宫、受累的指趾冲部位。
11、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
膝关节及相关的上下大小腿部;阿是穴、足三里、患侧脚五趾冲、环跳。
12、 跟痛症
跟部及跟部上下部肢体及踝关节部;承山、患足五趾冲。
13、 腰肌劳损
腰部、腰背部;肾俞、脾俞、阿是穴、委中。
14、 强直性脊柱炎
脊柱、疼痛的盆腔相关关节部位;大椎、肝俞、脾俞、肾俞、委中、环跳。
15、 梨状肌综合征
患侧臀部以中心部位为准;环跳、委中、承山。
1、 荨麻疹(风团)
风疹块集中部位、双耳部;大椎、曲池、手十指冲、足十趾冲、三阴交、中脘、内关、神阙、关元、肛门、风市。
2、 湿疹
发疹部位;肩俞、曲池、血海、三阴交、大椎、百会、足三里、十指趾冲。
3、 带状疱疹
带状疱疹部位;大椎、内关、三阴交、足三里、患侧指趾冲。
4、 冻伤
冻伤部位及其周围;大椎、八髎、外关、昆仑、足三里。
5、 神经性皮炎
皮损局部;三阴交、血海、曲池、大椎、足三里。
6、 白癜风
以白斑部位为中心;内关、足三里、三阴交以及相关的1~2个穴位,如面部可加灸风池、大椎,手部可加灸合谷、曲池等。
7、 斑秃
斑秃处;百会、大椎。
8、 银屑病(牛皮癣)
患病部位;手十指冲、足十趾冲、肾俞。
1、 疼痛
疼痛部位及周围部位;阿是穴、大椎、手脚十指(趾)冲、肾俞。
2、 颈部肿块(瘿瘤)
肿块部位;风池、天突、廉泉、大椎、合谷、足三里、心俞、内关、神门、三阴交。
3、 乳腺囊性增生
患侧乳房部及同侧腋下部;内关、足三里。
4、 急性乳腺炎
患侧乳房及患侧腋下;十指冲、阿是穴、足三里。
5、 痔疮
肛门及肛周部位;阿是穴、关元。
6、 前列腺炎
前阴器至后阴骶尾椎部;气海、横骨、三阴交、阴谷、委中、至阴、趾少冲、肾俞、上髎、足三里。
7、 前列腺增生
膀胱部位、前阴、后阴、骶尾关节部;神阙、肾俞、足三里、肝俞、期门、阴廉、承山、上髎、十指冲。
8、 尿潴留
膀胱部位;八髎、肾俞、关元、气海、曲骨、三阴交。
9、 早泄
生殖器部位、腰3椎至骶尾椎;曲骨、肾俞、命门、足三里、足十趾冲。
1、 痛经
小腹、骶髂关节部;关元、气海、曲骨、三阴交、足十趾冲、足三里、肾俞。
2、 闭经
小腹、骶髂关节部;
关元、气海、曲骨、脾俞、肝俞、肾俞、三阴交、足十趾冲、足三里。
3、 月经不调
小腹、骶髂关节部;
三阴交、阴交、脾俞、肝俞、肾俞、隐白、神阙、血海。
4、 带下
小腹、带脉;
八髎、三阴交、足三里、足十趾冲、气海、曲骨、肾俞、脾俞、肝俞。
5、 盆腔炎
少腹、小腹、骶髂关节;
关元、气海、足三里、三阴交、带脉、阿是穴、足十趾冲、八髎。
6、 子宫内膜异位症
小腹、骶髂关节部、双耳孔;神阙、气海、归来、八髎、阿是穴。
7、 不孕症
小腹、骶髂关节部;神阙、关元、三阴交、肾俞、肝俞、足三里。
8、 子宫脱垂
小腹、骶髂关节部、带脉、阴道口;百会、神阙、关元、气海、三阴交、肾俞、脾俞、肝俞、阴陵泉。
9、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
小腹、骶髂关节部;阿是穴、关元、隐白、三阴交、足三里、内关、肾俞、脾俞、足十趾冲。
10、 产后乳少
中脘至气海的腹中部、两乳根部及中部、足三里。
11、 产后尿失禁
下腹部靠近耻骨联合部;气海、中脘、八髎。
1、 小儿腹泻
胃脘部、下腹部;中脘、神阙、关元、足三里、天枢、曲池。
2、 小儿遗尿症
小腹部;关元、三阴交、命门、脾俞、肾俞、气海、足三里。
3、 小儿慢性胃炎
胃脘部;天枢、足三里、脾俞、胃俞。
诊断清楚后的脏腑患病部位(无急性化脓性疾病呈现)、受迁延的疼痛部位;
冠心病引起的心痛:加灸膻中、关元、内关、心俞、中冲、少冲,雀啄法;
慢性胆囊炎痛:加灸中脘、日月、阳陵泉、足三里,雀啄法;
胃痛:加灸中脘、足三里、中冲、少冲,雀啄法;
肾痛:加灸肾俞、照海、命门,雀啄法;
腹痛:加灸中脘、天枢、气海、关元、足三里、合谷、足十趾冲,雀啄法;
胸肋痛:加灸曲池、列缺、阿是穴,雀啄法。